8月29日,涪陵榨菜(002507.SZ)发布半年报。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13.06亿元,同比下滑2.32%;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4.48亿元,同比下滑4.74%;扣非后纯利润是4.25亿元,同比下滑1.62%;基本每股盈利为0.39元,同比下滑4.88%。截至2024年6月末,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.66亿元,同比暴增1034.77%。
公司业绩下滑背后,是公司经销商规模的持续收缩。截至今年6月末,涪陵榨菜经销商数量为2815家,相较于年初3239家减少424家;其中华南销售大区经销商数量下跌最为严重,从年初的464家减少至286家,减少了178家。
对此,涪陵榨菜表示:公司为严管价格,整顿市场秩序,对于布局不合理、渠道冲突的经销商进行了优化清理。
记者注意到,长期以来涪陵榨菜“热衷”提价来做大利润规模,此前一度被市场称作“涨价大王”。公开资料显示,2007年至今,“乌江榨菜”多次提价,终端零售价从0.5元/袋(70克装)一路上涨,目前市场上的“乌江榨菜”终端零售价在2.5元-4元/袋(70克装)不等,终端价格确实不稳定。
在终端零售价不稳的背景下,涨价策略带来的效果确实不佳,公司旗下产品上半年的毛利率全线下跌。财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公司榨菜、泡菜、萝卜产品的毛利率分别是54.19%、32.06%、28.83%,同比下滑2.36%、3.87%以及5.09%。
为了做大销售额,“赊销政策”也是涪陵榨菜近年来力推的方式之一,导致应收账款激增。截至2024年6月末,涪陵榨菜应收账款达9848.88万元,同比大增86.45%,相较于年初仅1050.30万元更是大增837.72%。
对于应收账款的激增,涪陵榨菜方面坦白说:“为了更好的提高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、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,公司给予大客户适度的信用额度,客户年内使用了额度(年底回收)。”
公开资料显示,公司旗下产品有:榨菜、下饭菜、泡菜、调味菜、榨菜酱和其他佐餐开味菜等,旗下品牌则有“乌江榨菜”等;行业来看,吉香居、铜钱桥、鱼泉、李记等品牌都给涪陵榨菜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。
但对比来看,今年上半年的赊销规模扩大背景下,公司的销售规模却未得到相应的增长。
此外,涪陵榨菜近年来试图跨界,包括跨界预制菜等,近期公司还推出榨菜月饼,以开拓市场增量,但仍收效甚微。记者发现,公司业绩在2023年以来便进入下跌通道。2023年公司营收、净利润分别为24.50亿元、8.27亿元,分别同比下滑3.86%、8.04%。